|
在线 COD 检测仪依靠电极感应水体中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 COD 值实时监测,日常维护的规范性直接决定仪器检测精度与使用寿命。需围绕电极性能、管路状态、校准准确性等核心要素,落实五大关键维护步骤,确保仪器持续稳定发挥监测作用。 一、电极清洁与性能维护 电极是检测核心部件,需定期清洁以去除表面污染物,维持活性。每日检测结束后,用清水冲洗电极探头,去除残留水样与杂质;每周使用专用清洁液(如弱酸性清洗液)浸泡电极 1-2 小时,溶解探头表面附着的有机物、微生物黏泥等顽固污染物,避免污染物堵塞电极感应孔或影响信号传导。清洁后需检查电极外观,若探头出现划痕、腐蚀或老化迹象,需及时更换;同时定期检查电极电缆线,确保接头密封完好、无破损,避免因电缆线老化导致信号传输异常,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 二、采样与反应管路疏通清洁 采样管路与反应管路易因水样中悬浮物、沉淀物堆积导致堵塞,需定期疏通清洁。每周拆解采样管路、进样泵及反应腔,用高压清水反向冲洗管路,清除管内残留的杂质与结晶物;若管路堵塞严重,可使用专用管路疏通器轻柔清理,或用稀盐酸溶液(浓度需符合仪器要求)浸泡管路后冲洗,避免损伤管路内壁。每月对管路连接处的密封圈、阀门进行检查,若发现密封圈老化、阀门卡顿,需及时更换,防止水样泄漏或管路堵塞,确保水样输送顺畅、反应腔无积液,保障检测流程正常推进。 三、定期校准与参数验证 仪器校准是保障检测精度的关键,需按周期开展校准与参数验证。每两周使用标准 COD 溶液进行单点或多点校准,先以空白溶液校准仪器零点,再依次通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调整仪器示值与标准值一致,记录校准数据与偏差;若校准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需排查电极状态、试剂有效性等问题,重新清洁电极或更换试剂后再次校准。每月开展校准有效性验证,选取实际水样,将在线检测仪数据与实验室标准方法检测数据对比,若偏差过大,需重新优化校准参数,确保仪器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数据的一致性,避免因校准失效导致检测数据失真。 四、试剂管理与更换 试剂质量与余量直接影响反应效果,需严格管理试剂储存与更换。定期检查试剂瓶内试剂余量,当试剂不足 1/3 时及时补充,补充时需确保新试剂与原有试剂型号、浓度一致,避免因试剂混用导致反应异常;试剂储存需符合要求,避光、阴凉处存放,防止试剂因光照、温度变化发生变质,定期观察试剂颜色、状态,若出现浑浊、变色等异常,立即更换新试剂。同时,每月清洁试剂储存舱与试剂管路,去除残留试剂与杂质,防止试剂交叉污染,确保试剂在反应过程中浓度准确、无干扰,保障检测反应充分、数据可靠。 五、系统状态检查与功能测试 定期对仪器整体系统进行状态检查与功能测试,排查潜在故障。每日开机后,检查仪器操作面板显示、指示灯状态,确保无报错信息;测试进样泵、搅拌器、温控模块等部件功能,观察进样泵流速是否稳定、搅拌器转速是否正常、反应腔温度是否控制在设定范围(通常为 25-30℃),若发现部件功能异常,需及时停机检修。每月对仪器数据存储与传输功能进行测试,检查历史数据是否正常存储、能否实时上传至监测平台,确保数据无丢失、传输无延迟;同时检查仪器报警功能,模拟异常情况(如试剂不足、管路堵塞),验证报警系统是否能及时触发预警,便于运维人员快速发现并处理问题,保障仪器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落实上述五大关键维护步骤,可有效减少在线 COD 检测仪的故障风险,维持仪器良好性能,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连续性,为水质 COD 监测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助力水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