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悬浮物多、腐蚀性强等特点,易导致在线氨氮检测仪出现电极污染、管路堵塞、数据漂移等问题。为保障设备持续稳定运行与检测数据准确,需结合工业场景特性,执行针对性的维护流程,重点关注以下核心环节。 一、电极专项维护:防范污染与性能衰减 电极是检测核心部件,需定期开展清洁与活化。每日需检查电极表面是否附着油污、悬浮物或结垢,若发现污染,需用专用清洗剂(如弱酸性溶液)轻柔擦拭电极膜,避免刮伤敏感涂层;每周需进行电极活化处理,按说明书要求将电极浸泡于专用活化液中,恢复电极响应灵敏度,防止因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吸附导致电极钝化。同时,每月需检查电极内充液液位,若低于规定刻度,需及时补充同型号内充液,确保电极电势稳定;每 3-6 个月根据电极使用状态与检测数据稳定性,评估是否需要更换电极,避免因电极老化导致检测误差增大。 二、管路系统维护:避免堵塞与腐蚀 工业废水含有的悬浮物、沉淀物易堵塞进样管路与流通池,需建立定期清洁机制。每日需检查进样管路是否通畅,若发现流量减小或压力异常,需用高压清水反向冲洗管路,或使用专用管路清洗剂(适配废水 pH 特性,避免腐蚀管路)浸泡疏通;每周需拆解流通池,清除内壁附着的杂质与沉积物,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重新安装,确保水样流通顺畅。此外,需每月检查管路接口密封性,更换老化的密封垫片,防止废水渗漏;每季度评估管路腐蚀情况,对接触强腐蚀性废水的管路(如 PVC、PTFE 材质),若出现管壁变薄、开裂,需及时更换,避免因管路破损导致水样泄漏或污染。 三、设备校准与参数核查:保障数据准确性 受工业废水成分波动影响,设备需加强校准频率。每周需进行零点校准,使用无氨去离子水作为空白样,校正电极零点漂移;每两周需进行量程校准,采用与工业废水氨氮浓度相近的标准溶液,调整设备量程参数,确保检测范围适配实际水样浓度。同时,每日需核查设备关键参数,如温度补偿值、pH 补偿值是否与废水实际工况匹配,若工业废水温度、pH 波动较大,需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微调补偿参数,避免环境因素导致检测偏差。校准过程需详细记录校准时间、标准溶液浓度、校准前后数据,形成校准档案,便于追溯与问题排查。 四、系统功能与环境维护:强化设备稳定性 定期检查设备硬件与软件功能,每日启动设备自检程序,确认蠕动泵、阀门、搅拌装置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噪音或卡滞,若发现泵管老化、阀门密封不良,需及时更换配件;每周检查数据存储与传输功能,确保检测数据实时上传无丢失,软件系统无报错,若出现数据传输中断,需排查通讯模块与网络连接,及时恢复数据链路。此外,需优化设备安装环境,工业现场需加装防尘、防腐防护罩,避免粉尘、腐蚀性气体侵蚀设备电路;夏季高温时需开启散热装置,冬季低温时需采取保温措施,防止设备内部元件因温度骤变损坏,确保设备运行环境温度稳定在 5-40℃范围内。 五、应急维护与记录管理:快速响应与追溯 建立应急维护机制,若设备突发故障(如电极无响应、管路完全堵塞),需立即停机,排查故障原因,优先更换备用电极或管路,恢复设备运行,避免监测中断;故障处理后需分析故障诱因,针对性优化维护频率(如悬浮物含量高的废水需增加管路清洁次数)。同时,需建立完整的维护记录,每日记录设备运行状态、检测数据波动情况,每周记录清洁、校准内容,每月汇总维护问题与处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识别设备故障高发点,持续优化维护方案,适配工业废水场景的动态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