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浮物水体(如污泥浓缩池、造纸废水、矿山尾水等,悬浮物浓度常>5000mg/L)中,在线检测仪易因探头污染、管道堵塞、信号衰减导致数据失真。此类场景的维护需以“防堵塞、除黏附、稳信号”为核心,结合污染物特性制定针对性措施。 
一、核心维护目标 高悬浮物水体中,大量悬浮颗粒(如污泥絮体、矿物颗粒)易附着在传感器探头表面,或堵塞取样通道;部分场景还含胶体、油脂等黏性物质,会形成难以清除的沉积层。维护需实现: 探头表面无明显附着物(避免光学/超声波信号遮挡)、取样管路无堵塞(保证检测区域水流稳定)、传感器基线无漂移(确保数据重复性)。 二、分部件维护要点 (一)传感器探头维护(核心部件) 1. 高频清洁防附着 清洁频率:根据浓度调整——浓度5000-10000mg/L时,每日1次;>10000mg/L时,每日2次(如早晚各1次)。 清洁方式: 物理清洁:用硬毛刷(非钢丝刷,避免划伤光学镜片)蘸清水刷洗,重点清理探头缝隙(如超声波传感器的振子边缘);若有纤维类杂质(如纺织废水),需用镊子小心移除,避免拉扯损坏探头。 化学辅助:若附着黏性胶体(如食品废水的有机胶体),每周用1%-3%NaOH溶液浸泡探头10-15分钟(溶解有机物),随后用清水冲洗;若含无机矿物颗粒(如矿山废水),可每月用5%盐酸溶液浸泡(去除碳酸钙等结垢)。 2. 磨损检查与更换 每周检查探头表面(尤其光学镜片、超声波振子):若出现划痕、凹坑(多由硬质颗粒冲击导致),需及时更换配件(磨损会导致信号衰减,误差增大)。 (二)取样管路与流通池维护 1. 防堵塞维护 管路清洁:每日用高压清水冲洗取样管(压力0.2-0.3MPa),重点清理入口滤网(若有)——若滤网堵塞,可用软毛刷清理孔隙内杂质,避免用金属工具捅刮(防止滤网破损)。 流通池清理:若为流通式安装(探头内置流通池),每2天拆卸流通池,用毛刷清理内壁沉积的悬浮物(尤其拐角处),必要时用1%柠檬酸溶液浸泡30分钟(溶解无机沉积物)。 2. 管路通畅性检查 每周观察取样流量(若有流量计):若流量下降30%以上,说明管路存在堵塞,需分段排查(如弯折处、阀门接口),必要时用压缩空气吹扫(压力≤0.4MPa)。 (三)校准与信号校验 1. 高频校准抑制漂移 基础校准:每7天1次(用对应浓度的标准悬浮物溶液,如10000mg/L污泥悬浊液),校准前需彻底清洁探头,避免残留附着物影响基线。 现场比对:每日用人工取样(重量法测定)对比仪器读数,偏差>10%时需重新标定(高浓度场景中,颗粒沉降可能导致仪器与人工值偏差增大)。 2. 信号稳定性检查 每周查看仪器输出信号曲线:若出现无规律跳变(排除水流波动因素),可能是探头表面有气泡或硬质颗粒附着,需立即清洁并重新校准。 三、特殊场景补充措施 含黏性物质水体(如食品废水):每日清洁后用温水(40-50℃)冲洗探头,软化残留黏性物; 含硬质颗粒水体(如矿山尾水):在传感器上游加装防护网(孔径<2mm),减少颗粒冲击,同时每周检查防护网磨损情况; 高腐蚀性水体(如化工废水):选用耐腐蚀材质探头(如316L不锈钢、蓝宝石镜片),并缩短校准周期至5天1次。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高悬浮物水体对检测仪的干扰,确保数据误差控制在工艺允许范围内(通常≤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