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悬浮物检测仪的安装空间要求需兼顾设备运行稳定性、维护便利性及检测准确性,需从安装位置的物理尺寸、周边环境、操作空间及配套设施四个维度建立规范,避免因空间不足导致检测偏差或维护困难。合理的空间规划是仪器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需结合设备结构与应用场景制定具体标准。 安装主体的空间尺寸需满足设备固定需求。传感器探头的安装位置(如管道、水池)需预留足够的物理空间,管道式安装时,传感器所在管道直线段长度需不小于 5 倍管径(上游)和 3 倍管径(下游),确保水流稳定且无漩涡干扰。管道内径需与传感器适配,若管径过大需加装变径接头,变径段长度不小于 10cm,避免局部流速突变。池体安装时,传感器检测面需距离池壁至少 0.5m,距离池底不低于 0.3m,防止池壁反射或底部沉积物影响检测光程。传感器自身安装空间需预留水平或垂直的固定支架位置,支架承重需达到设备重量的 2 倍以上,固定点周围无振动源。 周边环境空间需规避干扰因素。安装位置需远离强电磁场(如变压器、大功率电机),水平距离不小于 2m,防止电磁干扰影响信号传输。避免阳光直射或热源(如蒸汽管道),若无法规避需加装遮光罩或隔热板,安装区域环境温度需控制在 - 10-50℃,相对湿度不超过 90%(无冷凝)。空间内不得有腐蚀性气体或粉尘,若处于此类环境需加装防护箱,防护箱内部需预留通风孔(面积不小于 0.1㎡),确保空气流通。安装点需避开水流冲击区域(如阀门出口、泵体附近),若必须安装需增设缓冲装置,减少水流扰动。 维护操作空间是保障长期使用的关键。传感器周围需预留足够的维护通道,水平操作空间半径不小于 0.8m,垂直方向高度不低于 1.5m,确保人员可顺利进行清洁、校准等操作。管道式安装需在传感器前后设置截止阀,阀门与传感器的距离不超过 1m,便于维护时切断水流,阀门操作手柄需处于易触及位置(高度 1-1.5m)。若安装在高处(如池体上方),需设置稳固的操作平台,平台面积不小于 1㎡,护栏高度不低于 1.2m,平台与地面落差超过 0.5m 时需配备阶梯或爬梯。 配套设施的空间规划需同步落实。供电与信号线缆的敷设需预留穿管空间,管道直径不小于 20mm,弯曲半径不小于 10 倍管径,避免线缆挤压受损。若配备自动清洁装置(如毛刷、高压冲洗),需预留清洁部件的运动空间,毛刷旋转半径范围内无障碍物,冲洗喷头的喷射范围需完全覆盖传感器检测面,且不影响周边设备。数据采集仪需安装在传感器附近(线缆长度不超过 10m),安装空间需具备防水、防尘能力,箱体尺寸需容纳仪器及接线端子,箱门开启角度不小于 120°,便于接线和操作。 特殊场景的空间调整需灵活适配。防爆环境安装时,设备需符合防爆等级要求,安装空间内不得有明火或火花源,布线需采用防爆穿线管,接头处密封处理。水下安装(如深井、河道)需确保传感器外壳耐压等级匹配水深,安装支架需固定在河床或井壁,周围无水生植物缠绕风险,回收绳索的固定点需预留承重空间。旁通式安装需设置旁通管路,旁通管径不小于传感器要求,旁通与主管道的连接阀需便于切换,旁通管路长度不小于 1m,确保水样代表性。 安装空间的验收需包含尺寸核查与功能测试。完成安装后测量各空间参数(如距离、尺寸、环境指标),确认符合要求。进行通水测试,观察水流状态是否稳定,传感器读数是否无异常波动。模拟维护操作,检查是否存在空间阻碍,清洁装置运行时是否有碰撞风险。空间规划需预留未来扩展空间,若可能增加检测参数,需提前预留传感器安装位置及线缆通道,避免二次施工对设备造成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