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水中油检测仪的进水流量稳定是保证检测精度的基础,流量异常(过大、过小或波动)会导致水样代表性不足、反应不充分或检测池溢出,需按 “系统排查→部件修复→参数校准” 的逻辑处理,结合设备结构特性定位问题根源。 流量异常的核心排查需从进水系统开始。首先观察流量计显示值是否在正常范围(通常 50-200mL/min,具体以仪器手册为准),若显示为零或远低于下限,可能是进水断流;若持续高于上限,需检查是否为管路连接错误。打开进水阀门确认水源压力,用压力表测量进水压力(应在 0.1-0.3MPa),压力不足时需检查供水泵是否运行,或是否因上游管路堵塞导致供水不畅;压力过高则需调节减压阀至额定范围,避免冲击检测单元。 管路堵塞或泄漏是流量过小的常见诱因。拆卸进水口过滤器,检查滤芯是否被悬浮物、油垢堵塞,若表面附着大量杂质,用去离子水冲洗或更换同规格滤芯(建议每月定期更换)。进样管路若有弯折、压扁,会导致流量骤降,理顺管路并固定在支架上,避免与其他部件挤压。接头处若有水滴渗漏,需重新旋紧或更换密封垫圈(优先使用耐油材质如丁腈橡胶),确保接口无液体渗出,必要时用生料带辅助密封。 泵体与阀门故障需针对性修复。蠕动泵是流量控制核心,若泵管老化开裂,会导致吸液能力下降,观察泵管是否有硬化、破损,更换同型号泵管(注意安装时避免扭曲);泵头压轮松紧不当也会影响流量,过松则吸力不足,过紧会加速泵管磨损,需按手册调整压力至最佳状态。电磁阀若卡滞在关闭或半开状态,会导致流量异常,手动触发阀门开关,听是否有正常动作声响,无响应则检查供电或更换电磁阀线圈。 控制与调节部件需重新校准。流量控制器(如转子流量计、电子流量计)若显示不准,需用标准量杯进行校准:在规定时间内收集出水,计算实际流量,与显示值对比,偏差超过 5% 时需调节控制器旋钮或通过软件修正参数。部分仪器通过脉冲信号控制流量,若信号传输异常(如线缆接触不良),会导致流量波动,检查接线端子是否牢固,用万用表检测信号是否稳定。 水样特性导致的异常需优化预处理。高浊度水样中的颗粒物易沉积在管路底部,形成局部堵塞,可在进水前端增加预处理装置(如离心分离器),或缩短管路长度减少沉积空间。含油量大的水样可能在管路内壁形成油膜,阻碍水流通过,定期用专用除油剂(如酒精与表面活性剂混合液)冲洗管路,去除内壁附着油层。若水样中含气泡,会导致流量显示虚高,在进水管路最高点安装排气阀,定期排放管路内空气。 流量波动的处理需聚焦动态平衡。若流量随外界压力变化(如车间用水高峰时波动),需在进水端加装稳压罐,稳定供水压力;若因水样温度变化导致管路内产生气蚀,需将进样管路远离热源,或增加冷却装置控制水样温度。对于采用自吸式进水的仪器,若吸程过高(超过 1 米)会导致流量不稳定,降低采样点高度或更换扬程更高的进水泵。 处理后需验证流量稳定性。修复后连续运行 30 分钟,观察流量计显示值波动是否小于 ±5%,同时检查检测池内液面是否平稳,无溢出或干烧风险。按仪器要求进行校准,用标准油溶液测试,确认流量异常导致的测量偏差已消除。日常需建立维护记录,记录流量异常发生频率、处理方法及更换部件,便于追溯易损部件的更换周期,提前预防同类问题反复出现。通过系统排查与针对性修复,可快速恢复进水流量稳定,保障检测流程连续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