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氨氮测定仪所用试剂(如纳氏试剂、水杨酸 - 次氯酸盐等)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测量精度,规范储存与更换流程可将试剂误差控制在 ±3% 以内。以下为具体操作标准。 一、核心试剂储存条件 纳氏试剂作为常用显色剂,需严格避光冷藏:储存于棕色玻璃试剂瓶中,放置在 2-8℃冰箱的冷藏区,避免冷冻结冰(结冰会导致碘化汞析出)。有效期为配制后 1 个月,若发现溶液出现橙红色沉淀或浑浊,需立即报废。 水杨酸 - 次氯酸盐试剂需分组分储存:水杨酸溶液(50g/L)常温避光保存,有效期 2 个月;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5%)需单独存放于聚乙烯瓶中,25℃以下环境保质期 1 个月,每周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核查有效氯浓度,低于 3% 时禁用。 缓冲溶液(如磷酸盐缓冲液 pH=11.7)需现配现用,若需短期储存,需加入 0.01% 叠氮化钠防腐,冷藏条件下可保存 7 天,发现霉菌生长或 pH 值偏离 ±0.2 时立即更换。 二、储存环境控制 试剂储存柜需满足恒温(15-25℃)、恒湿(相对湿度 40%-60%)条件,安装防爆冰箱存放挥发性试剂(如酒石酸钾钠溶液)。柜内严禁存放氧化剂与还原剂(如次氯酸钠与抗坏血酸需分柜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危险品管理需符合规范:纳氏试剂中的汞盐属剧毒物质,需单独上锁存放,建立领用登记制度;废弃试剂需倒入专用废液桶(贴 “含汞废液” 标识),由专业机构处理,严禁直接排放。 三、试剂更换判定标准 外观检查不合格:溶液出现沉淀、分层、变色(如纳氏试剂由淡黄色变为红棕色);水杨酸溶液出现絮状沉淀;缓冲液产生气泡或霉斑。 性能验证失效:用 10mg/L 氨氮标准液测试,显色后吸光度较初始值下降超过 10%;校准曲线相关系数 R²<0.999;空白溶液吸光度超过 0.030AU(220nm 波长)。 有效期临界值:距生产日期或配制日期达到规定保质期前 3 天,需提前准备备用试剂,避免因试剂失效导致停机。 四、更换操作规范 更换前需清空管路:启动仪器 “试剂排空” 程序,将原有试剂残留量降至 0.5mL 以下,用去离子水冲洗试剂管路 3 次,每次冲洗量为管路容积的 2 倍。 新试剂加注要求:纳氏试剂加注时需使用专用移液管,避免接触皮肤(建议佩戴丁腈手套);次氯酸钠溶液加注后需立即盖紧瓶盖,防止氯气挥发。 更换后验证:用标准溶液(5mg/L、20mg/L)进行两点校准,计算相对误差,确保≤±5%;连续测量 3 次空白溶液,吸光度极差需<0.005AU,否则需重新清洗比色皿并检查试剂纯度。 五、记录与追溯管理 建立《试剂管理台账》,记录每批试剂的采购日期、配制时间、失效日期及更换记录。每批新试剂需附质量检测报告(如纳氏试剂的吸光度核查数据),存档保存至少 1 年。 更换后需同步更新仪器参数:在系统中录入新试剂批号,校准曲线斜率偏差超过 5% 时需重新标定,标定结果经双人复核后生效。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范,可确保台式氨氮测定仪试剂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为水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提供基础保障。实际操作中需结合试剂特性动态调整储存周期,高频率使用场景(如每日检测 50 样以上)建议缩短更换间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