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硝氮检测仪的管路系统是保障水样传输与反应稳定性的核心环节,其洁净度直接影响测量精度。制定标准化的清洗保养流程,可有效预防管路堵塞、试剂残留结晶等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一、清洗周期与频次设定 根据水样污染程度分级设定周期:市政污水厂管路系统需每日进行 1 次常规冲洗,每 72 小时执行 1 次深度清洗;工业废水场景(如化工、印染废水)需每班(8 小时)冲洗 1 次,每日完成 1 次深度清洗;地表水监测管路可放宽至每周 3 次常规冲洗,每月 1 次深度清洗。当仪器出现测量值漂移超过 ±5% 或管路压力差增大 20% 时,需立即启动应急清洗程序。 二、清洗前准备工作 准备专用清洗工具套装:包括 50mL 注射器、PE 材质冲洗软管(内径 4mm)、专用管路刷(刷头直径 3-6mm)、pH 试纸(范围 1-14)及废液收集桶。试剂需提前配置:稀盐酸溶液(5% 浓度)用于去除无机结垢,氢氧化钠溶液(0.1mol/L)用于清除有机残留,去离子水(电导率<10μS/cm)作为终末冲洗液。操作前需关闭检测仪进样泵,切断水样进口阀门,排空管路内残留液体,佩戴耐酸碱手套与护目镜。 三、常规冲洗操作流程 第一步,启动仪器自带的 “管路冲洗” 模式,用去离子水正向冲洗管路 5 分钟,流量设置为 1.5L/min,观察废液出口是否通畅。第二步,针对进样管路进行分段冲洗:将冲洗软管连接至取样口,手动推注 50mL 去离子水,流速控制在 5mL/s,重复 3 次,确保管路内壁附着的悬浮颗粒物被冲刷。第三步,检查反应池与流通池:打开池体排污阀,用注射器抽取 20mL 去离子水反向注入,冲洗残留的显色试剂,直至流出液清澈无泡沫。 四、深度清洗操作规范 当管路存在结晶或生物膜污染时,执行深度清洗:先用 5% 稀盐酸溶液浸泡管路 20 分钟,期间每 5 分钟启动进样泵运行 30 秒,促进酸液与结垢充分反应;随后用去离子水正向冲洗 10 分钟,直至流出液 pH 值达到 6-7。对于有机污染严重的管路,需更换为 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15 分钟,再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针对容易堵塞的阀门接口处,需拆卸接头,用专用管路刷轻轻擦拭内壁,注意避免划伤管路(PE 材质管路禁用金属刷头)。 五、特殊部件清洗要求 进样泵管需单独处理:每月拆卸泵管,用 10% 硝酸溶液浸泡 30 分钟后,用去离子水漂洗至无残留,检查泵管内壁是否有裂纹或老化,若弹性下降超过 30% 需及时更换。电磁阀组件清洗时,需用注射器精准注入 10mL 去离子水,反复切换阀门 3-5 次,确保阀芯无试剂结晶卡滞。流通池透光窗需用软棉布蘸乙醇溶液(75% 浓度)轻轻擦拭,去除生物膜污染,禁止使用硬质材料刮擦光学表面。 六、清洗后性能验证 冲洗完成后,启动仪器进行系统检漏:关闭排污阀,通入去离子水至管路满液状态,保持压力 0.2MPa,观察各接口是否有渗漏。随后进行校准验证:用 50mg/L 硝氮标准溶液进样,连续测量 3 次,相对标准偏差需≤2%,否则需重新清洗或检查管路连接。记录清洗前后的管路压力、流量及标准液测量值,形成《管路清洗保养记录表》,归档保存至少 1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