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质自动监测微型站的管路系统是水样传输、试剂输送的核心通道,其通畅性与洁净度直接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与系统运行稳定性。若管路出现堵塞、污染或泄漏,易导致试剂浪费、检测延迟甚至数据失真,需建立 “预防为主、定期维护、及时修复” 的维护体系,具体维护要点如下: 
一、日常巡检:实时把控管路运行状态 每日需对管路系统进行外观与功能巡检,重点关注三个维度:一是管路连接状态,检查各接口(如水样 inlet、试剂瓶接口、反应池连接端)是否松动、渗漏,若发现试剂或水样滴漏,需立即关闭对应阀门,查看密封圈是否老化、接头是否破损,更换损坏部件后重新紧固,防止试剂腐蚀设备或污染环境;二是管路通畅性,观察水样与试剂的传输流速,若流速明显变慢(如比正常状态降低 30% 以上)、出现断流或气泡持续滞留,需初步判断为管路堵塞或气阻,标记异常管路段待后续处理;三是管路外观,检查管路有无开裂、老化、变形,尤其是长期暴露在室外或靠近热源的管路,若发现管壁出现变色、硬化或裂痕,需及时更换同规格管路,避免突发破裂。 巡检时需同步记录关键信息,包括管路压力(若配备压力表)、传输流速、接口状态等,形成每日维护日志,便于追溯异常原因,例如某段管路连续 3 天流速下降,需优先排查该管路是否存在慢性堵塞。 二、定期清洁:避免污染与残留堆积 管路清洁需按周期执行,根据监测项目与试剂特性调整频率,通常分为常规清洁与深度清洁: 常规清洁(每周 1 次):针对水样管路与试剂管路分别处理。水样管路需用纯水反向冲洗,从反应池端向水样 inlet 端冲洗,清除管壁附着的悬浮物、微生物或藻类,冲洗时间不少于 5 分钟,直至流出水清澈;试剂管路需按试剂类型选择清洁方式,酸性试剂管路用纯水冲洗后,再用中性清洁剂(如 0.5% 硝酸溶液)浸泡 10 分钟,碱性试剂管路则用纯水冲洗后浸泡弱碱性清洁液,避免试剂残留与管路发生化学反应。 深度清洁(每月 1 次):针对易残留、易结垢的管路(如含磷、含重金属试剂的输送管路),需使用专用除垢剂(如柠檬酸溶液)循环冲洗,将除垢剂注入管路后,关闭两端阀门浸泡 30 分钟,再用纯水反向冲洗至流出液 pH 值恢复中性,确保管壁无结垢或试剂残留。清洁后需进行管路通畅性测试,用清水模拟传输,确认流速恢复正常。 清洁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损伤管路,严禁使用硬毛刷或腐蚀性强的清洁剂(如浓盐酸、强碱溶液),尤其是塑料材质管路,防止管壁划伤或老化加速。 三、部件维护:关键组件的定期检查与更换 管路系统中的阀门、泵体、过滤器等关键部件,需按周期进行专项维护: 阀门维护(每两周 1 次):检查电磁阀、手动阀门的开关灵活性,若发现阀门卡顿、关闭不严,需拆卸阀门清洗内部阀芯,去除杂质或残留试剂,涂抹专用润滑脂(如硅基润滑脂)后重新安装;每月测试阀门密封性,关闭阀门后观察管路压力变化,若压力持续下降,需更换阀门密封圈或阀芯。 泵体维护(每两周 1 次):针对蠕动泵、计量泵等输送设备,检查泵管是否磨损、变形,若泵管出现老化、裂纹或内壁残留试剂,需及时更换同规格泵管,更换时注意调整泵头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导致泵管破损或压力过小导致输送量不足;每月清洁泵体外壳与散热孔,防止灰尘堆积影响散热,延长泵体寿命。 过滤器维护(每 3 天 1 次):水样入口处的前置过滤器(如滤网孔径 5-10μm)需定期拆卸清洁,清除滤网上的悬浮物、杂质,若滤网出现破损、堵塞严重,需更换新滤网,避免杂质进入管路导致深层堵塞;试剂过滤器(如针式过滤器)需随试剂更换周期同步更换,防止试剂中的微小颗粒堵塞管路或污染反应池。 四、故障排查:快速定位与修复异常 当管路系统出现故障时,需按 “先定位、后修复” 的逻辑处理: 堵塞排查:若管路完全断流,可通过分段排查法确定堵塞位置,关闭管路各分段阀门,逐一用压缩空气(压力≤0.2MPa)吹扫,若某段管路吹扫时压力骤升,即为堵塞段,需拆卸该段管路,用纯水冲洗或专用通管器(如塑料材质通条)清除堵塞物,严禁用金属通条,防止划伤管壁;若为试剂结晶堵塞,需用对应溶剂(如温水溶解水溶性结晶)浸泡后冲洗。 泄漏排查:对于隐蔽性泄漏(如管路埋地或穿墙板段),可在管路表面涂抹肥皂水,通入压缩空气,观察气泡产生位置,找到泄漏点后,若为小孔泄漏,可用专用管路修补胶密封(需确认胶材与管路材质兼容),若泄漏段较长,需直接更换管路。 气阻排查:若管路存在持续气泡,需检查管路坡度是否合理(水样管路应保持 1%-3% 的坡度,避免低洼处积水积气),在管路最高处安装排气阀,定期排气;试剂管路气阻需检查试剂瓶是否密封过严,适当松开瓶盖平衡气压,或在试剂瓶通气口加装滤膜防止杂质进入。 故障修复后需进行系统测试,通入水样与试剂模拟监测流程,确认管路传输正常、无泄漏,监测数据与标准样品检测值偏差符合要求,方可恢复系统运行。 五、长期维护:管路更换与档案管理 管路需按使用寿命定期更换,通常塑料管路(如 PE、PVC 材质)建议 1-2 年更换一次,橡胶管路(如泵管)3-6 个月更换一次,具体根据使用频率与试剂腐蚀性调整;更换时需选用与原管路同材质、同规格的产品,确保接口匹配与传输兼容性。 同时需建立管路维护档案,记录管路安装时间、更换周期、维护记录、故障处理情况等信息,通过分析档案数据优化维护频率,例如某类试剂管路频繁堵塞,可缩短清洁周期或更换耐腐蚀性更强的管路材质,实现维护的精细化与高效化。 综上所述,水质自动监测微型站管路系统的维护需覆盖日常巡检、定期清洁、部件维护、故障排查与长期管理,通过系统性维护可有效减少管路故障,保障监测系统稳定运行,为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