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PH检测仪因维护、工艺调整或季节需求进入停用期时,若管理不当易导致电极老化、部件锈蚀或参数漂移,影响后续使用精度。需建立 “停用前规范处置、停用中定期维护、启用前全面校验” 的管理体系,重点把控电极保护、设备防护与环境适配,确保仪器停用期间性能稳定,重新启用时可快速投入正常运行。 
一、停用前的全面处置与保护 停用前需完成仪器核心部件的清洁与防护,避免残留污染物或介质损伤设备。首先聚焦 pH 电极 —— 作为仪器核心感应部件,需先移除电极并彻底清洁:用纯水冲洗电极感应端,去除表面附着的水样、污垢或盐渍,若存在顽固污染物(如生物膜、结垢),可用软毛刷蘸取中性清洁剂轻轻擦拭,严禁使用硬刷或腐蚀性试剂,防止划伤电极膜。清洁后需按电极类型进行保护处理:玻璃电极需浸泡在专用电极保护液中(如 3mol/L 氯化钾溶液),避免电极膜干燥老化;复合电极若短期停用(1 个月内),可在感应端套上浸满保护液的海绵套,长期停用则需完全浸没在保护液中,且保护液需每月更换一次,防止细菌滋生或溶液变质。 同时需完成仪器主体与管路的处置:若为流通式监测仪器,需用纯水反向冲洗管路与流通池,清除残留水样,避免水中杂质沉积堵塞管路或腐蚀内壁;拆卸流通池并晾干,检查密封圈是否完好,若存在老化或破损需及时更换,再将流通池与管路组件密封存放。仪器主体需关闭电源,拔掉电源线,用干净抹布擦拭表面灰尘与污渍,检查外壳有无破损,若为户外仪器需先拆除防雨防晒罩并清洁,待干燥后重新安装或单独存放。最后需记录停用前的仪器状态,包括末次校准数据、电极使用时长、部件完好情况等,为后续启用提供参考。 二、停用中的定期检查与维护 停用期间需按周期开展维护,防止环境因素或部件自然老化影响仪器性能。电极维护是核心:每月检查电极保护液的液位与状态,若液位低于电极感应端或溶液出现浑浊、变色,需立即更换新的保护液;检查电极线缆有无破损、接头是否松动,若发现线缆绝缘层老化,需用绝缘胶带包裹或更换线缆,避免信号传输部件受损。对于仪器主体,需每两周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查看外壳有无锈蚀、变形,内部电子元件(如电路板、显示屏)是否受潮,若存放环境湿度较高(超过 70%),需在仪器内部放置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并每月更换一次,防止部件受潮短路。 管路与流通池组件需每月检查一次:查看管路有无开裂、老化,流通池内壁是否滋生霉菌或出现锈蚀,若发现问题需及时清洁或更换;所有可拆卸部件需存放于干燥、通风的专用储物箱中,避免与腐蚀性物质或尖锐物品接触,且储物箱需标注仪器名称与停用日期,便于管理。此外,需定期检查存放环境的温湿度:理想存放温度为 5-30℃,湿度低于 60%,避免阳光直射、高温高湿或低温结冰环境,防止仪器外壳变形、电极保护液冻结或电子元件损坏。 三、重新启用前的全面校验与调试 重新启用前需完成仪器的清洁、校验与调试,确保各项性能指标符合使用要求。首先处理电极:取出电极并检查外观,若电极膜出现发白、开裂或鼓包,需立即更换新电极;若状态正常,需用纯水冲洗电极感应端,去除残留保护液,再浸泡在纯水中活化 2-4 小时,恢复电极灵敏度。随后安装电极并检查线缆连接,确保接头牢固、信号传输正常。 仪器主体需进行功能检查:连接电源并开机,查看显示屏、指示灯是否正常,操作界面有无报错提示,若出现 “电极未连接”“参数异常” 等报错,需排查电极安装、线缆连接或内部参数设置,必要时恢复出厂设置后重新配置。管路与流通池需重新安装,用纯水冲洗后进行密封性测试,确保无漏水现象;若为流通式仪器,需测试水样流量是否稳定,避免因管路堵塞导致监测异常。 校准是确保精度的关键步骤:需按仪器说明书完成单点校准与多点校准,选用符合标准的 pH 缓冲溶液(如 pH4.00、pH6.86、pH9.18),校准前需确认缓冲溶液在有效期内且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先进行单点校准(通常选用 pH6.86 缓冲液),修正仪器基础参数;再进行多点校准,覆盖仪器检测量程,绘制校准曲线,确保全量程范围内的检测精度。校准完成后需用空白水样(如纯水)验证读数稳定性,若读数波动超出允许范围(通常为 ±0.02pH),需重新校准或检查电极状态。最后需对比启用前数据与停用前记录,若参数偏差较大,需排查电极老化、部件故障等问题,必要时联系厂家技术支持进行检修。 综上所述,在线 pH 检测仪停用期管理需围绕电极保护、设备防护与启用校验展开,通过规范的全周期管理,可有效避免停用期间的性能损耗,确保仪器重新启用时能快速恢复精准监测能力,为后续水质 pH 值监测提供可靠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