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PH检测仪电极是实现精准、数据失准,甚至需要频繁更换电极,增加维护成本。了解电极失效原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能有效延长电极使用寿命。 
电极的正确使用是避免失效的基础。在使用前,必须确保电极已充分活化。新电极或长期未使用的电极,应浸泡在专用的电极浸泡液中 24 小时以上,使玻璃膜表面形成稳定的水化层,否则会出现响应迟缓、测量偏差大等问题。使用过程中,要避免电极与硬物碰撞,玻璃膜极为脆弱,轻微刮擦都可能造成破损,导致电极失效。同时,严格控制测量温度范围,多数pH电极的适用温度为 0 - 80℃,超出此范围,电极内部的电解液性质会发生改变,影响电极性能,长期高温使用还会加速玻璃膜老化。 定期且恰当的清洁维护对电极至关重要。测量完成后,应立即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去除表面残留的样品溶液,防止溶液中的污染物附着在电极表面。若测量的是含有油污、蛋白质等顽固物质的溶液,单纯水洗难以清除,需使用对应的专用清洁剂。例如,去除油污可用弱碱性清洁剂,溶解蛋白质可用胃蛋白酶溶液,清洁后务必用去离子水彻底冲洗,避免清洁剂残留腐蚀电极。此外,每周应对电极进行一次深度清洁,浸泡在专用的电极清洗液中 10 - 15 分钟,清除深层污垢和沉积物。 合理的存储方式能有效保护电极。短期不使用时,将电极浸泡在 3mol/L 的氯化钾溶液中,该溶液既能保持电极的湿润状态,防止玻璃膜干涸龟裂,又能维持电极内部电解液的稳定。若长期存放,除浸泡在氯化钾溶液中外,还需定期更换溶液,防止溶液变质影响电极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将电极浸泡在蒸馏水中,蒸馏水会稀释电极内部的氯化钾溶液,破坏电极的电位平衡,加速电极失效。 此外,定期校准电极也是保障其正常工作、延缓失效的重要手段。校准周期可根据使用频率和测量环境确定,一般建议每周校准一次。若测量环境复杂、使用频繁,则需缩短校准周期。校准过程中,使用经认证的标准缓冲溶液,确保校准的准确性。通过定期校准,能及时发现电极性能的微小变化,提前采取措施进行维护,避免电极突然失效影响测量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