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重金属银测定仪(常用原子吸收法或分光光度法)通过检测样品中银离子的特征信号确定浓度,样品中干扰物质(如有机物、共存离子、悬浮物)及银的形态(如单质银、硫化银)会直接影响检测精度。样品处理需遵循 “完全溶解、消除干扰、保留全量银” 原则,具体要求如下。 一、样品保存与预处理基础要求 1、取样后即时处理 水样需用聚乙烯瓶采集(避免玻璃容器溶出银离子污染),取样后立即加入硝酸(每升样品加 5mL 浓硝酸),调节 pH 至<2(抑制微生物活性,防止银离子沉淀),并标注酸化时间。若为固体样品(如污泥、沉积物),需在 4℃以下冷藏保存(最长不超过 7 天),保存期间禁止反复冻融(避免银形态变化)。 2、容器与工具预处理 所有接触样品的容器(烧杯、移液管)需用 10% 硝酸浸泡 24 小时,再用纯水冲洗 3 次(去除表面吸附的银离子)。研磨固体样品时使用玛瑙研钵(避免金属研钵引入杂质),过滤需用 0.45μm 硝酸纤维素滤膜(不吸附银离子),禁止使用滤纸(纤维素会吸附银)。 二、不同类型样品的针对性处理 1、清澈水样(如地表水、饮用水) 若样品无悬浮物且有机物含量低(COD<50mg/L),可简化处理:取 50mL 样品于烧杯中,加入 2mL 硝酸 - 高氯酸混合液(体积比 3:1),置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80-100℃)至近干(剩余 1-2mL),冷却后用 0.2% 硝酸定容至 25mL(维持酸性环境,防止银离子水解)。处理后需检查溶液是否澄清(若有沉淀,需补加硝酸重新消解)。 2、浑浊或含悬浮物水样(如污水、废水) 需先消解去除悬浮物:取 100mL 样品,加入 5mL 硝酸,加热至微沸(120℃),保持 30 分钟(使悬浮物分散),再加入 3mL 过氧化氢(氧化还原性物质),继续加热至体积缩减至 20mL。冷却后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过滤前用 2% 硝酸润洗滤纸 3 次),滤液用 0.2% 硝酸定容至 50mL,记录过滤损失(若滤渣有明显颜色,需重新消解)。 3、含有机物或复杂基质样品(如工业废水、污泥) 需采用全消解流程:固体样品先研磨过 100 目筛,称取 0.5g(精确至 0.0001g)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加入 10mL 硝酸 - 氢氟酸混合液(体积比 5:1),密封后进行微波消解(升温至 180℃,保持 20 分钟)。冷却后打开罐盖,加入 2mL 高氯酸,加热赶酸至白烟冒尽(去除氟离子,避免腐蚀仪器),残留液用 0.2% 硝酸溶解并定容至 25mL。若样品含硫化物(如印染废水),需先加入 5mL 硫酸亚铁溶液(还原硫化银为可溶态),再进行消解。 三、干扰消除与纯度控制 1、共存离子干扰处理 当样品含高浓度氯离子(>1000mg/L)时,会与银离子形成氯化银沉淀,需加入硝酸铵(每 100mL 样品加 1g),通过氯离子与铵根离子结合消除干扰。若存在铜、铅等共存重金属(浓度超过银 10 倍以上),需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0.1mol/L),络合共存离子(EDTA 与银的络合能力弱,不影响检测)。 2、有机物与胶体去除 对于含油脂或表面活性剂的样品,消解前需加入 3mL 正己烷(萃取去除油脂),振荡分层后弃去上层有机相(避免有机物在检测时产生背景吸收)。若处理后溶液仍有颜色(如浅黄色),需加入 0.5mL 高锰酸钾溶液(0.1mol/L),加热至褪色(氧化残留有机物),再滴加过氧化氢去除过量高锰酸钾(至溶液无色)。 四、定容与检测前准备 1、定容与均匀性控制 消解后的样品需用 0.2% 硝酸定容(保持与标准溶液基质一致),定容时需多次颠倒摇匀(至少 10 次),避免局部浓度不均。若定容后有微小沉淀(如硫酸盐),需用 0.22μm 滤膜过滤(过滤前用少量样品润洗滤膜),并在记录中注明 “过滤处理”(需验证滤膜是否吸附银,可做平行实验)。 2、检测前状态检查 上机前需测量样品温度(需与室温一致,温差<2℃,避免温度影响雾化效率),若为原子吸收法,需检查溶液是否有气泡(可静置 5 分钟或超声脱气)。每处理 10 个样品需做空白实验(用 0.2% 硝酸按相同流程处理),空白值需<方法检出限的 1/3(如检出限 0.01mg/L,空白需<0.003mg/L),否则需重新检查容器污染情况。 五、特殊样品处理注意事项 1、高盐样品(如海水) 需稀释后处理(稀释倍数确保盐浓度<1%),稀释用 0.2% 硝酸(避免基质差异),并加入铯盐(终浓度 0.1%)抑制电离干扰。消解时延长赶酸时间(至溶液体积<5mL),减少盐分残留。 2、含银单质的样品(如电镀废水) 需加入 3mL 过氧化氢(30%)和 2mL 硝酸,加热至单质银完全溶解(溶液呈无色透明),若有黑色残渣,需补加硝酸 - 盐酸混合液(体积比 1:3),直至溶解完全(防止单质银未检出导致结果偏低)。 样品处理的核心是 “让所有形态的银转化为可检测的银离子,同时去除干扰物质”。处理不当(如消解不完全、干扰未消除)会导致结果偏差超过 10%,而过度处理(如过量使用试剂)可能引入污染。通过规范流程,可使银的回收率保持在 90%-110% 之间,满足检测精度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