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氨氮快速测定仪依赖专用试剂(如纳氏试剂、水杨酸 - 次氯酸盐试剂)与氨氮的显色反应实现快速检测,试剂管理直接影响检测精度与安全性。需从采购、储存、配制、使用及废液处理全流程建立规范,确保试剂活性稳定、无污染且符合安全要求。 一、试剂采购与验收:确保源头可靠 试剂质量是检测基础,采购与验收需把控合规性与适用性。 采购要求:优先选择与测定仪配套的专用试剂(避免不同品牌试剂与仪器光学特性不匹配),若使用通用试剂,需确认其符合检测标准(如纳氏试剂需明确碘化汞、碘化钾配比)。采购时需索取试剂证书(如生产许可证、质量检测报告),核对生产日期与保质期(距过期需至少保留 3 个月以上使用期),避免采购临期试剂。 验收标准:试剂到货后检查包装完整性(无破损、泄漏),液体试剂需无分层、无沉淀(如纳氏试剂若出现橙红色沉淀,说明已变质);固体试剂(如酒石酸钾钠)需无吸潮结块(结块会导致溶解不完全)。验收时需同步记录试剂名称、批号、保质期及外观状态,不合格试剂需及时退换。 二、储存保管:维持试剂活性与安全性 便携式测定仪试剂多含毒性成分(如纳氏试剂含汞、水杨酸试剂含致癌物质),储存需兼顾稳定性与安全防护。 储存条件控制:液体试剂需密封避光保存(使用棕色玻璃瓶,防止光照分解),储存温度按标签要求执行 —— 纳氏试剂需 2-8℃冷藏(避免室温下碘化汞析出),水杨酸试剂需常温避光(温度过低易结晶)。不同类型试剂需分类存放(如显色剂与还原剂分开摆放),剧毒试剂(如纳氏试剂)需单独存放于带锁的防腐柜,由专人登记管理(记录领用与归还时间)。 储存期限管理:开封后的试剂需标注开封日期并缩短使用期限(如未开封纳氏试剂保质期 1 年,开封后冷藏保存不超过 3 个月)。定期检查试剂状态(每周 1 次):纳氏试剂若颜色变深(从淡黄色变为橙黄色)、水杨酸试剂出现絮状沉淀,需立即废弃。储存环境需保持干燥(相对湿度≤60%),避免试剂瓶外壁凝露导致标签模糊(需用防水笔标注关键信息)。 三、配制与使用:规范操作减少误差 便携式测定仪常使用预制试剂(如预装管试剂),少量需现场配制,操作需严格控制污染与精度。 预制试剂使用规范:使用预制管试剂前需检查包装是否破损(如密封膜破裂会导致试剂受潮),挤压试剂管时避免用力过猛(防止液体溅出接触皮肤)。取用试剂时需戴一次性手套(避免手部汗液污染试剂),取出的试剂若未使用(如预制管未开封),需立即放回原包装(不可随意放置在检测台面),防止光照或温度变化影响活性。 现场配制要求:需配制的试剂(如酒石酸钾钠溶液)需用去离子水(电导率≤10μS/cm)溶解,称量固体试剂时使用精度≥0.01g 的天平(确保浓度偏差≤1%)。溶解过程需完全搅拌(如酒石酸钾钠需加热至 50℃助溶,避免残留未溶颗粒),配制后立即转移至棕色试剂瓶,标注名称、浓度、配制日期及有效期(现配现用试剂需标注 “当日有效”)。 四、使用过程管控:避免污染与浪费 检测时的试剂使用操作需规范,减少交叉污染与无效消耗。 取用与剂量控制:液体试剂取用需使用专用移液枪(不可用嘴吸),每类试剂对应专用移液头(如纳氏试剂与显色剂移液头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如还原剂混入显色剂会导致反应失效)。严格按检测需求取用试剂(如每支水样需加 1mL 显色剂,不可多取或少取),剩余试剂(如未用完的预制管)若已开封,需按 “一次性使用” 原则处理(不可留存下次使用)。 污染预防:检测台面需铺防腐垫(如聚乙烯垫),试剂瓶瓶口需保持清洁(倾倒后立即擦拭,避免残留试剂结晶堵塞瓶口)。若试剂溅洒(如纳氏试剂接触台面),需立即用专用吸附棉擦拭(不可用水直接冲洗,防止汞扩散),污染棉需按危险废物处理。 五、废液处理与台账记录:合规与追溯 试剂废液含毒性成分,需按危废处理;台账记录可实现全流程追溯。 废液处理:检测产生的废液(如显色反应后的废液、过期试剂)需分类收集(含汞废液单独存放,不可与酸性废液混合),储存容器需贴 “剧毒废液” 标签,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转移废液时需记录种类、数量及转移日期,留存处置单位回执。 台账管理:建立试剂管理台账,记录试剂采购(批号、数量)、储存(位置、状态)、领用(使用人、用途)及废弃(日期、原因)信息,确保每批试剂可追溯。定期盘点试剂(每月 1 次),及时补充不足试剂、清理过期试剂,避免因试剂短缺影响检测或过期试剂误用。 便携式氨氮快速测定仪试剂管理的核心是 “安全与精准并重”—— 通过源头把控确保试剂质量,通过规范储存维持活性,通过操作管控减少误差,通过合规处理规避风险。严格执行管理要求,既能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偏差≤5%),又能避免毒性试剂对人员与环境的危害,是便携式仪器高效应用的基础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