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氨氮检测仪传感器异常响应会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稳定性,需通过系统性排查定位问题根源,常见表现为读数跳变、响应延迟、示值偏差及无信号输出,处理需结合传感器结构特性与检测原理分步实施。 
一、物理清洁与状态检查 先关闭传感器供电,拆卸检测探头,观察电极表面是否有污垢附着或结晶沉积。若存在生物膜或有机物黏附,用软布蘸取 3% 过氧化氢溶液轻轻擦拭,再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对于无机结垢(如钙盐沉积),改用 5% 柠檬酸溶液浸泡 10 分钟,浸泡后用软毛刷轻刷结垢区域,避免划伤电极敏感膜。检查电极膜是否破损或老化,若膜表面出现裂纹、褶皱或变色,需立即更换新膜并重新填充电解液,填充时缓慢注入避免气泡残留,确保电解液与电极充分接触。 二、校准参数重置 若传感器存在缓慢漂移,执行零点校准:将探头浸入经认证的 0mg/L 氨氮标准液,待读数稳定后启动校准程序,记录零点补偿值。随后进行跨度校准,选用接近实际检测浓度的标准液(如 5mg/L),注入流通池后等待 15 分钟,输入标准值完成校准,校准后需验证校准曲线线性度(相关系数 R²≥0.999)。若校准后仍存在偏差,检查标准液是否在有效期内,或是否因保存不当导致浓度变化,失效标准液需立即更换并重新校准。 三、电路与连接检查 检查传感器线缆接头是否松动或氧化,拔下接头后用无水乙醇擦拭触点,重新插紧并拧紧防水螺帽,确保连接部位密封完好。用万用表测量传感器输出信号(通常 4-20mA),若信号无变化或超出量程,需排查线缆是否存在断线 —— 测量线缆电阻,正常应≤5Ω,电阻过大表明存在断线或接触不良。若配备温度补偿探头,需同步检查其输出信号,温度响应异常会间接导致氨氮检测值偏差,异常时需更换温度探头。 四、环境干扰排除 若检测值随水温剧烈波动,检查温度补偿功能是否开启,或温控系统是否失效,确保检测环境温度稳定在 20-25℃(偏差≤±1℃)。水体 pH 值超出传感器适用范围(通常 6-9)时,需在预处理环节调整水样 pH,或更换适配宽 pH 范围的电极。高浊度水样易造成探头污染,需强化预处理过滤(选用 5μm 孔径滤网),并缩短清洁周期,避免颗粒物附着影响扩散效率。 五、核心部件检测 若经上述处理后仍响应异常,检测电极内阻:正常应≤5kΩ,内阻过大表明电极老化,需更换电极芯。检查电解液液位与状态,液位低于刻度线或电解液浑浊时,需排空旧电解液,用去离子水冲洗腔体后重新加注新电解液。对于光学类氨氮传感器,需检查光源强度与检测器灵敏度,若光源发光强度下降(低于初始值的 80%),或检测器信噪比降低,需更换对应光学部件。 处理完成后需验证修复效果:连续监测 3 小时,记录检测值波动幅度(需≤±0.1mg/L),确认传感器响应时间恢复至正常范围(通常≤2 分钟)。同时记录异常现象、处理步骤及修复结果,建立故障档案,为后续预防性维护提供参考。日常需定期检查传感器运行状态,结合使用环境调整维护周期,从源头减少异常响应发生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