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氨氮检测仪长期停用(通常指超过 3 个月)若准备不当,易导致管路堵塞、电极老化、电路受潮等问题,再次启用时可能出现测量偏差超标甚至设备损坏。科学的停用准备需涵盖系统清洁、部件保护、参数处理及环境控制,以下为详细操作规范。 需排空所有试剂管路,用超纯水冲洗整个流路至少 3 次,每次冲洗量不少于管路总容积的 2 倍,确保残留的显色剂(如纳氏试剂)、缓冲液完全清除 —— 这类试剂若长期残留,可能引发管路腐蚀或结晶堵塞。比色皿需单独取出,用 5% 稀硝酸浸泡 30 分钟后,再用纯水冲洗至中性,倒置在滤纸上晾干(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内壁滋生微生物。反应池内壁需用软布蘸纯水擦拭,去除附着的有机物残留,必要时可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浸润 10 分钟后擦干,确保无液体残留。 电极类部件需单独处理:离子选择电极应从仪器上拆下,用纯水冲洗敏感膜后,浸泡在 3mol/L 氯化钾溶液中 30 分钟,取出后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套上专用保护帽(内垫湿润滤纸),避免膜片干涸开裂。光谱法检测仪的光源模块需进行防潮处理,可在仪器内部放置硅胶干燥剂(每月更换一次),并确保光源处于关闭状态,防止电容长期带电老化。对于带有泵体的设备,需断开泵管与试剂瓶的连接,手动转动泵头排出残留液体,再向泵管内注入少量硅油(食品级),防止管壁老化粘连。 需记录当前仪器的校准参数(如斜率、截距、零点补偿值),存储至专用台账或设备内存,避免再次校准从零开始。清空仪器内部存储的历史数据(或备份至外部存储设备),防止长期停机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关闭仪器电源前,需将设备恢复至初始状态:退出校准模式、关闭搅拌与加热功能、断开外接通讯线路,确保下次开机时系统启动正常。 仪器需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 5-30℃,相对湿度≤60%,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如暖气、烘箱)。存放台面需平整稳固,远离腐蚀性气体(如实验室的硫化氢、氯气)和强电磁场(如大型离心机、变压器),必要时可覆盖防尘罩(选用透气材质,避免塑料罩导致的冷凝水积聚)。易损部件(如备用比色皿、电极膜片)需单独存放于防潮盒中,与主机分离保管,防止受压损坏。 即使长期停用,也需每月进行一次简短维护:通电预热仪器 30 分钟,检查显示屏与按键是否正常响应;取出电极检查保护帽湿度,干燥时需添加少量氯化钾溶液;更换硅胶干燥剂,确保吸湿能力良好。若停用时间超过 1 年,需提前 2 周进行全面检查:重新清洁管路、测试光源强度、验证电极响应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后再正式存放。 通过上述准备工作,可使台式氨氮检测仪在长期停用后,启用时的故障率降低 80% 以上,校准周期缩短至常规的 1/3。再次使用前,需严格按照首次启用流程进行全面校准与性能验证,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要求后再投入实际检测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