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水质重金属测定仪的精准检测依赖配套耗材的稳定性能,这些耗材贯穿样品前处理、检测反应及辅助操作全流程,按功能可分为样品前处理耗材、检测反应耗材、辅助耗材三类,每类耗材都有特定的性能要求,直接影响检测效率与结果准确性。 一、样品前处理耗材 过滤类耗材用于去除水样中的悬浮颗粒,避免堵塞检测光路或污染反应系统,包括孔径 0.45μm 的水系微孔滤膜(适配水样过滤,不可用有机系滤膜,防止溶出杂质)、一次性针式过滤器(聚丙烯材质,过滤速度快且化学稳定性好)、滤膜支撑垫(硅胶材质,避免滤膜破裂)。消解类耗材用于破坏水样中的有机物,将重金属转化为可检测形态,如聚四氟乙烯消解管(耐高温度≥200℃,耐强酸腐蚀,适配微波或电热消解)、玻璃容量瓶(100mL、250mL,用于消解后定容,需经过酸泡处理去除表面吸附的重金属)、移液枪吸头(低吸附型,聚丙烯材质,避免吸液时重金属残留)。若水样含高浓度有机物,还需用到石墨消解仪的加热块(适配消解管尺寸,确保受热均匀),但加热块为半消耗品,需定期检查是否有腐蚀或变形。 二、检测反应耗材 比色皿是核心检测耗材,根据检测原理分为石英比色皿(适用于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透光率≥90%,耐酸碱,需无划痕)和塑料比色皿(适用于显色反应后检测,成本低但不可用于有机溶剂体系),规格多为 10mm 光程(常规检测)和 50mm 光程(低浓度重金属检测,提高灵敏度)。显色剂与反应试剂是化学检测的关键,如测铅用的双硫腙溶液、测镉用的镉试剂、测汞用的硼氢化钾还原剂(需现配现用,储存不超过 24 小时),这类试剂需高纯度(分析纯及以上),且标注重金属杂质含量≤0.0001%,避免引入干扰。电极类耗材适用于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仪,包括工作电极(如玻碳电极、金电极,需定期抛光更新)、参比电极(银 - 氯化银电极,内充液为 3mol/L 氯化钾溶液,需定期补充)、辅助电极(铂丝电极,耐氧化腐蚀)。 三、辅助耗材 清洁类耗材用于避免交叉污染,如无尘布(超细纤维材质,用于擦拭比色皿外壁和仪器光学部件)、专用清洗液(5% 硝酸溶液,用于浸泡比色皿和取样容器,去除残留重金属)、一次性手套(无粉乳胶或丁腈材质,防止手部汗液中的重金属污染样品)。校准与质控耗材用于验证检测准确性,包括重金属标准溶液(如 1000mg/L 铅、镉标准储备液,冷藏保存,有效期 1 年)、空白对照液(超纯水或去离子水,电导率≤10μS/cm,确保无目标重金属)、质控样品(已知浓度的标准水样,用于验证检测偏差是否≤10%)。容器类耗材用于样品暂存和反应,如聚乙烯样品瓶(50mL、100mL,避免玻璃容器溶出重金属)、具塞试管(10mL、25mL,用于显色反应时密封避光)、离心管(聚丙烯材质,适配离心分离步骤,耐转速≥3000r/min)。 四、耗材选择需遵循适配原则 比色皿需与仪器光路匹配(光程误差≤0.1mm);显色剂需与目标重金属对应(如测六价铬需用二苯碳酰二肼,不可混用);过滤耗材需根据水样污染程度选择(高浊水样用预过滤膜 + 微孔滤膜组合)。耗材储存也有规范:易挥发试剂(如盐酸、硝酸)需密封存于通风柜;电极需浸泡在专用保护液中(如玻碳电极浸泡在去离子水,银电极浸泡在氯化钾溶液);标准溶液需分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合理选用和管理耗材,可降低检测干扰,使重金属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 5% 以内,为水质重金属分析提供可靠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