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BOD五日生化测定仪时,样品稀释是保障检测有效性的关键操作,以下四类情况必须进行稀释处理,以确保培养后溶解氧消耗处于 40%-70% 的理想区间,避免检测结果失真或失败。 
一、高浓度有机物水样需优先稀释 当水样来自高污染源头(如食品加工废水、酿酒废水),或目视观察有明显有机物腐败特征(如浑浊度高、散发酸臭味),这类水样 BOD 值通常超过 600mg/L,若直接检测,培养过程中溶解氧会被快速耗尽(2-3 天内降至 0mg/L),无法完成五日生化反应,导致结果偏低(仅反映部分有机物降解)。例如含大量蛋白质的屠宰废水,原水样 BOD 可达 3000-5000mg/L,需稀释 10-100 倍后,使稀释后水样 BOD 控制在 200-400mg/L,才能保证五日期间溶解氧持续供应。此外,即使外观清澈但含高可溶性有机物的水样(如酱油废水),也需通过稀释降低有机物负荷 —— 这类水样若直接检测,会因微生物快速繁殖消耗氧气,导致后期溶解氧不足,检测值仅为实际值的 60%-70%。 二、预实验显示溶解氧消耗超限时必须稀释 按标准方法进行 24 小时预实验后,若原水样溶解氧消耗率>70%(即 24 小时内消耗的溶解氧占初始值的 70% 以上),说明水样中可降解有机物含量已超过当前溶解氧的承载能力。例如初始溶解氧为 9mg/L,24 小时后降至 2mg/L,消耗率约 78%,此类水样需立即稀释 —— 通过 1:10 稀释后,有机物浓度降至 1/10,溶解氧消耗速率减缓,可满足五日培养需求。若梯度预实验中(1:10、1:100 等稀释比例),低倍数稀释组(如 1:10)消耗率仍>70%,需继续提高稀释倍数(如 1:100),直至某一稀释组消耗率落入 40%-70% 区间。 三、超过仪器检测量程的水样需强制稀释 BOD 测定仪的量程存在上限(常见 0-600mg/L、0-1000mg/L),若通过 COD 值推算或同类水样经验判断,水样 BOD 值超过仪器最大量程,必须稀释至量程范围内。例如仪器量程为 0-600mg/L 时,COD=2000mg/L 的工业废水(按 BOD=COD×0.5 估算,BOD 约 1000mg/L),需稀释 2 倍(1:2)使预计值降至 500mg/L;若 COD=5000mg/L,需稀释 10 倍(1:10)使预计值控制在 250mg/L 左右。稀释时需严格按比例操作,避免因稀释不足导致检测值 “爆表”(显示为量程最大值),或稀释过度增加误差。 四、溶解氧消耗异常的水样需针对性稀释 部分水样虽初始浓度判断不明确,但预实验显示溶解氧消耗存在异常:若培养 5 天后原水样溶解氧<1mg/L(处于厌氧状态),说明有机物过多导致缺氧,微生物代谢受抑制,检测结果无法反映真实 BOD 值;若平行样测定时,原水样偏差>20%(因局部缺氧导致降解不均),需通过稀释改善反应条件。此外,含抑制性物质的高浓度水样(如含少量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稀释可降低抑制物质浓度 —— 例如某化工废水原水样中重金属浓度较高,抑制微生物活性,稀释 10 倍后抑制作用减弱,微生物才能正常降解有机物,使检测结果更准确。 稀释操作需遵循对应规范:采用移液管精准量取,避免用量筒导致的体积误差;稀释水需提前曝气(溶解氧≥8mg/L)并加入营养盐,保证微生物代谢需求;稀释后轻轻摇匀(避免气泡产生),静置 10 分钟再测定初始溶解氧。若稀释后仍出现溶解氧消耗过快(如 1:100 稀释组 3 天内溶解氧<2mg/L),需进一步提高稀释倍数,直至满足五日培养要求。通过针对性稀释,可使各类高浓度或异常水样的 BOD 检测成功率提升至 90% 以上,为水质评估提供可靠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