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总铬监测仪通过采样管路、试剂管路传输水样与试剂,实现总铬浓度实时检测。管路堵塞会导致采样中断、试剂加注异常,交叉污染则直接引发检测数据失真,需从 “源头防控、过程管控、定期维护” 三方面制定措施,系统性避免两类问题,保障仪器稳定运行与数据精准。 一、管路堵塞的预防措施 管路堵塞多源于水样中悬浮物堆积、试剂结晶残留及管路老化破损,需针对性开展预防维护。 1. 强化水样预处理,减少堵塞源头 水样预处理是预防堵塞的核心环节。需确保预处理系统中过滤器的精度与水样适配(通常选用 0.45-1μm 孔径滤芯),定期(每周)检查滤芯状态,若发现滤芯表面附着大量悬浮物、水流速度明显下降,及时更换滤芯,避免悬浮物进入后续采样管路;若水样中含高浓度胶体或藻类,需在预处理阶段添加专用絮凝剂或除藻剂(按仪器说明书控制剂量),通过沉淀、过滤双重作用去除杂质,减少管路内附着物;同时,设置预处理系统反冲洗功能,每日自动反冲洗 1-2 次,用超纯水冲洗过滤器与前置管路,清除附着的微小杂质,防止长期堆积形成堵塞。 2. 定期管路清洁,清除残留物质 管路内残留的水样杂质、试剂结晶是堵塞的重要诱因,需建立定期清洁机制。每日检测结束后,用超纯水冲洗采样管路、试剂加注管路,冲洗时间不少于 5 分钟,确保管路内无残留水样(尤其含高盐、高硬度水样)与试剂(如显色剂、掩蔽剂),避免水分蒸发后形成结晶;每周对管路进行深度清洁,针对易结晶试剂(如某些酸性试剂)的传输管路,用稀酸溶液(按浓度要求配制)浸泡管路 10-15 分钟,再用超纯水冲洗至中性,去除管壁附着的结晶物;每月拆解管路接头、阀门等易堵塞部位,检查内部是否存在杂质堆积,用专用通针疏通细小管路(如试剂加注细管),确保管路通畅。 3. 维护关键部件,保障传输顺畅 采样泵、试剂泵、电磁阀等部件故障易间接导致管路堵塞,需同步维护。定期(每季度)检查采样泵、试剂泵膜片,若膜片老化、破损,及时更换,防止泵体抽水效率下降导致管路内水流停滞,引发杂质沉积;检查电磁阀阀芯是否卡涩,每月手动触发电磁阀开关 3-5 次,用超纯水冲洗阀芯,避免阀芯被杂质卡住导致管路断流;同时,选用耐腐蚀性强、内壁光滑的管路(如聚四氟乙烯材质),减少杂质附着概率,若发现管路老化、内壁粗糙或出现裂纹,及时更换新管路,避免因管路本身问题加剧堵塞风险。 二、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交叉污染主要源于试剂残留、水样反流及管路共用,需通过严格的管路隔离与操作规范规避。 1. 试剂管路独立设置与清洁 不同试剂(如总铬检测中的氧化剂、显色剂、掩蔽剂)需使用独立管路传输,严禁共用管路,避免试剂间发生化学反应或相互污染;每次更换试剂批次后,用超纯水冲洗对应试剂管路 3-5 次,再用新试剂冲洗管路 1-2 次,确保管路内无旧试剂残留;试剂储存罐与管路接口处加装单向阀,防止试剂反流至其他管路或采样系统,同时定期(每月)检查单向阀密封性,若发现泄漏或单向功能失效,及时更换,阻断污染通道。 2. 采样管路防反流与专属清洁 采样管路需避免与试剂管路交叉,且设置防反流装置(如止回阀),防止采样过程中水样反流至预处理系统或与其他水样混合;每次采样结束后,除常规超纯水冲洗外,针对总铬检测中可能残留的铬离子,用专用清洗液(如稀硝酸溶液)浸泡采样管路,去除管壁附着的铬离子,再用超纯水冲洗至中性,避免残留铬离子影响下一次检测;若仪器需交替检测不同水样(如不同监测点水样),每次切换水样前,需对采样管路进行彻底冲洗,冲洗后检测管路流出水的空白值,确保空白值符合要求后再采集新水样。 3. 操作规范与环境管控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避免人为因素引发交叉污染。添加试剂时使用专用量具,严禁不同试剂共用量具;维护仪器时(如更换管路、滤芯),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手部污染物接触管路内壁;仪器周边环境保持清洁,避免灰尘、腐蚀性气体污染试剂或管路接口;同时,定期(每季度)对仪器进行交叉污染验证,通过检测空白溶液与低浓度标准溶液,观察空白值是否异常、标准溶液检测结果是否准确,若发现空白值偏高或标准溶液检测偏差过大,及时排查管路污染情况,采取针对性清洁或更换措施。 在线总铬监测仪的管路堵塞与交叉污染预防,需将 “日常维护” 与 “源头管控” 结合,通过强化预处理、定期清洁、部件维护及规范操作,从根本上减少两类问题的发生,确保仪器长期稳定输出精准检测数据,为总铬污染监测与环保监管提供可靠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