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长期暴露于户外,易受暴雨、强风、低温、高温等极端天气影响,导致设备损坏、监测中断或数据失真。需先明确各类极端天气的危害,再从结构加固、设备防护、应急管理等维度制定防护措施,保障监测站稳定运行。 
极端天气的主要影响需精准识别。暴雨天气易引发岸边积水、河道水位暴涨,可能导致监测站底座浸泡、进水,损坏内部电路与检测仪器;若伴随山洪或泥石流,还可能冲击立杆结构,造成立杆倾斜、倒塌。强风(如台风、强阵风)会对裸露的采样管路、传感器及立杆主体产生侧向推力,导致管路断裂、传感器脱落,甚至立杆因受力不均弯折。低温严寒天气会使管路内水样结冰,胀裂管路与阀门,同时试剂易冻结变质,影响检测精度;高温暴晒则会加速立杆材质老化、仪器舱内温度过高,导致电子元件性能衰减、数据采集模块故障,还可能使试剂挥发速度加快,浓度发生变化。 结构加固防护是抵御极端天气的基础。针对立杆主体,需选用高强度钢材或复合材料,立杆底部采用混凝土浇筑固定,混凝土基础深度需低于当地冻土层且高于历史最高水位,增强抗倾覆与抗浸泡能力;在立杆中部加装斜向支撑(如角钢支架),支撑一端固定于地面预埋件,提升抗风性能。采样管路与线缆需采用防老化、抗拉伸的材质,沿立杆紧密固定,避免悬空晃动,同时在管路转折处加装防护套管,防止强风导致管路磨损断裂;仪器舱体需选用防水、隔热材质,舱体底部抬高至高于历史积水高度,舱门加装防水密封圈,舱内铺设防渗层,避免暴雨进水。 设备与试剂防护需针对性落实。暴雨与高水位期间,需将采样口临时抬高至安全水位以上,或关闭采样系统,避免高浊度、高污染物浓度的水样进入仪器,同时在仪器舱内加装除湿装置与水位报警传感器,一旦进水立即触发报警并切断电源。强风来临前,需检查传感器固定螺栓是否紧固,必要时加装防风挡板,保护传感器免受强风直接冲击;低温天气需为管路缠绕伴热带(配备温控器),维持管路温度在 0℃以上,试剂储存舱加装加热模块,将温度控制在 5-25℃,防止试剂冻结;高温天气则在仪器舱顶部加装遮阳棚,舱内安装散热风扇或空调,将温度控制在 35℃以下,避免电子元件过热。 应急管理与后期维护需同步强化。极端天气来临前,需提前备份监测数据,关闭非必要设备电源,检查应急物资(如备用伴热带、防水布、发电机)是否齐全;建立极端天气预警响应机制,接到预警后立即启动防护预案,安排人员巡检,及时处理潜在隐患。天气过后,需全面检查监测站结构(立杆垂直度、管路完整性)、设备运行状态(传感器精度、电路通断)及试剂有效性,若发现立杆倾斜需及时校正,管路破裂或设备损坏需立即更换,试剂变质需重新更换并校准仪器;同时清理监测站周边杂物,修复受损的防护设施,恢复监测系统正常运行后,对比天气前后的监测数据,验证数据有效性。 通过精准识别极端天气影响、强化结构与设备防护、完善应急管理,可有效降低极端天气对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的破坏,保障监测站在复杂天气条件下的稳定性与数据可靠性,为水环境监测提供持续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