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色度检测仪通过试剂与水样中有色物质的特异性反应(如络合、氧化还原显色),结合仪器光学检测实现色度定量分析,其检测流程需遵循标准化操作,保障数据准确性与重复性,适用于水体色度的现场快速筛查。 一、检测前准备 需先核查仪器状态,确认电量充足(或外接电源稳定),开机后检查光源、检测器是否正常,显示屏无报错信息;核对检测试剂完整性,确认试剂在有效期内、包装无破损,避免使用变质或污染试剂;准备配套工具,如比色管、移液管、移液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干净擦拭布,确保工具洁净无残留,防止交叉污染。同时需阅读仪器说明书,明确试剂添加剂量、反应时间、校准要求等关键参数,确保操作符合仪器适配标准。 二、水样预处理 首先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取样时避免水样长时间暴露于空气,防止有色物质氧化或挥发;若水样浑浊度较高,需用 0.45μm 微孔滤膜过滤,去除悬浮颗粒 —— 颗粒会散射光线,导致色度检测值虚高,过滤后需确保滤液澄清透明;若水样 pH 值超出试剂反应适配范围(通常为中性或弱酸碱环境),需用稀酸或稀碱溶液调节至指定 pH,避免 pH 异常影响显色反应效率;预处理后的水样需尽快检测,若暂不检测需密封冷藏,且存放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防止色度发生变化。 三、试剂添加与反应 按说明书要求,用移液管准确量取指定体积的预处理水样,注入专用比色管中;随后按顺序添加试剂,液体试剂缓慢滴加至比色管,避免滴洒,粉末试剂需完全倒入并轻轻振荡至溶解,确保无试剂残留;试剂添加完成后,盖紧比色管盖子,按规定方式振荡(如上下颠倒、漩涡振荡),使试剂与水样充分混合,振荡力度与时间需符合要求,防止局部浓度不均导致显色不完全。振荡后将比色管置于避光处,严格遵守规定的反应时间,不可随意缩短或延长,确保显色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四、仪器校准 校准需使用与检测匹配的标准色度溶液(或空白溶液),先将空白溶液(通常为蒸馏水)注入比色皿,用擦拭布清洁比色皿外壁(去除指纹、水渍),确保透光面洁净无划痕;将比色皿放入仪器检测槽,盖紧槽盖,启动零点校准程序,待仪器显示 “校准完成” 或零点数值稳定后,取出空白比色皿;再用标准色度溶液按相同步骤进行量程校准,调整仪器参数使检测值与标准溶液浓度偏差在允许范围内(通常≤±5%),若校准误差超标,需检查试剂、比色皿或仪器状态,重新校准直至达标。 五、检测与结果读取 将显色后的水样倒入洁净比色皿,同样清洁外壁后放入检测槽,盖紧槽盖,启动检测程序;仪器会自动采集光学信号并换算为色度值,待数值稳定后记录检测结果,包括色度数值、检测时间、水样信息(如采样地点、预处理情况);若对结果存疑,可进行平行样检测,取多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平行样偏差需符合仪器精度要求,若偏差过大需重新排查操作步骤,消除干扰后再次检测。 六、后续处理 检测完成后,将比色管、比色皿等工具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干净,晾干后收纳,避免试剂残留腐蚀器具;剩余试剂按说明书要求密封存放,不可随意丢弃;仪器关闭前需完成数据保存,清理检测槽内杂质,关闭电源后放入专用收纳箱,避免剧烈碰撞或潮湿环境存放;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需分类收集,按有害废弃物处理规范处置,严禁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遵循上述检测流程,可充分发挥便携色度检测仪的优势,实现水体色度的快速、精准检测,为水质评估、污染防控等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