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浊度检测仪的电极表面是感应水体浊度的核心区域,长期使用中易附着污垢、生物膜、有机物或无机盐沉积,导致电极灵敏度下降、检测数据偏差。电极表面清洁需遵循 “安全操作、分级处理、保护敏感部件” 的原则,通过标准化流程去除污染物,同时避免损伤电极敏感膜(如光学感应层、离子传导膜),确保清洁后电极恢复正常检测性能,保障浊度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一、清洁前准备:安全防护与工具筹备 清洁前需做好安全防护与工具适配,避免操作失误损坏电极或引发安全风险。首先,设备停机与断电:关闭在线浊度检测仪的采样泵与主机电源,断开电极与主机的信号连接线(记录接线位置,便于清洁后复装),若电极安装在流通池中,需先排空流通池内的水样,防止清洁时水样泄漏或污染;部分仪器配备电极快速拆卸装置,需按说明书操作解锁电极,避免强行拆卸导致电极接口损坏。其次,安全防护措施:佩戴一次性丁腈手套(避免手部油脂污染电极表面)、护目镜(防止清洁试剂溅入眼睛),若使用酸性或碱性清洁剂,需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必要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止吸入挥发性气体。第三,清洁工具与试剂准备:准备专用清洁工具,包括无尘软布(不掉纤维,避免刮擦敏感膜)、超细纤维棉签(用于清洁电极缝隙)、塑料或聚四氟乙烯材质的软毛刷(刷毛柔软,防止划伤膜表面);试剂方面,需准备中性清洁剂(如专用电极清洗剂,pH 6-8,避免腐蚀电极)、5% 稀盐酸溶液(用于去除无机盐沉积,需确认电极材质耐受)、5% 次氯酸钠溶液(用于杀灭生物膜,使用前需稀释)、电阻率≥18.2MΩ・cm 的去离子水(用于冲洗残留试剂),所有试剂需在有效期内,且避免使用含研磨剂的清洁剂(如牙膏、磨砂膏)。 二、分级清洁流程:按污染程度针对性处理 电极表面污染程度不同,需采用差异化清洁方法,避免过度清洁损伤敏感膜或清洁不彻底残留污染物。首先,轻度污染清洁(表面浮尘、轻微有机物):适用于日常维护或轻度污染场景。先用无尘软布蘸取少量去离子水,轻轻擦拭电极表面,去除浮尘与松散污染物;若仍有轻微有机物残留,将软布蘸取稀释后的中性清洁剂(清洁剂与去离子水按 1:10 比例混合),以顺时针方向轻柔擦拭电极表面,擦拭力度以不压变形软布为宜,避免反复摩擦同一区域;清洁后用去离子水缓慢冲洗电极表面 3-5 次,直至无清洁剂残留,最后用无尘软布吸干表面水分,避免水分进入电极内部。其次,中度污染清洁(生物膜、明显有机物沉积):当电极表面出现滑腻生物膜或褐色有机物沉积时,需强化清洁。将电极浸泡在稀释后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次氯酸钠与去离子水按 1:20 比例混合),浸泡时间控制在 10-15 分钟(不可超过 20 分钟,防止次氯酸钠腐蚀敏感膜),浸泡期间每隔 5 分钟轻轻晃动容器,促进污染物脱落;取出电极后,用软毛刷蘸取中性清洁剂,以轻柔圆周运动刷洗电极表面,重点清理生物膜附着区域,避免刷毛直接接触敏感膜边缘;刷洗后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直至电极表面无滑腻感,再用无尘软布吸干水分,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静置 5 分钟。第三,顽固污染清洁(无机盐结垢、顽固有机物):针对电极表面出现的白色无机盐结垢(如碳酸钙沉积)或顽固有机物,需采用酸性清洁剂辅助清洁。将电极浸泡在 5% 稀盐酸溶液中,浸泡时间 5-8 分钟(需提前确认电极材质耐受盐酸,如玻璃电极可耐受,塑料电极需缩短浸泡时间至 3 分钟),期间观察结垢是否溶解,溶解后立即取出电极;若仍有顽固有机物,用超细纤维棉签蘸取少量中性清洁剂,轻轻擦拭污染物区域,棉签不可用力按压,防止戳破敏感膜;清洁后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表面至少 5 次,最后用 pH 试纸检测冲洗水 pH 值,确保 pH 值在 6-7 之间(无盐酸残留),再吸干水分静置。 三、清洁后检查与维护:确保电极性能恢复 清洁后需通过严格检查与后续维护,确认电极无损伤且检测性能正常,避免清洁后直接投入使用导致数据偏差。首先,外观与完整性检查:用放大镜观察电极表面,确认敏感膜无划痕、破损、褶皱或变色(如膜表面发暗、出现斑点,可能为清洁剂腐蚀),若发现膜损伤,需立即停止使用,更换新电极;检查电极接口是否清洁,有无清洁剂残留或水分进入,接口若有污染,用无尘棉签蘸取无水酒精擦拭清洁,晾干后再连接主机。其次,性能验证:将清洁后的电极重新安装到流通池中,连接信号线路,接通仪器电源,进行零点校准(使用 0NTU 标准浊度溶液),观察校准结果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通常零点误差≤±0.1NTU);校准后采集已知浓度的标准浊度溶液(如 10NTU)进行检测,对比测量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若误差≤±5%,说明电极性能恢复正常;若误差超标,需重新检查清洁过程,确认是否存在清洁剂残留或膜损伤,必要时重复清洁流程。第三,后续维护措施:清洁后的电极需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短期维护,如每天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表面 1 次,防止污染物快速附着;每周进行一次轻度清洁,延长电极使用寿命;记录清洁时间、污染程度、清洁方法及性能验证结果,建立电极清洁档案,根据污染规律调整清洁周期(如水体污染严重区域,缩短至每 3 天清洁一次);若电极连续清洁 3 次后性能仍无法恢复,或使用周期超过说明书规定(通常 1-2 年),需及时更换新电极,避免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 通过以上标准化清洁流程,可有效去除在线浊度检测仪电极表面的各类污染物,同时最大程度保护电极敏感膜,确保电极恢复正常检测灵敏度。清洁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清洁剂浓度、浸泡时间与擦拭力度,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电极损坏,为在线浊度监测提供可靠的硬件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