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氨氮监测仪的露液问题需及时处理,以避免试剂泄漏影响检测精度、腐蚀设备部件或造成环境污染,处理过程需遵循停机排查、漏点修复、系统清洁及功能验证的流程,确保彻底解决问题并恢复仪器正常运行。 
发现露液后首先需紧急停机并切断系统电源,防止漏液渗入电路引发短路或触电风险。关闭试剂储存罐的输出阀门,阻断试剂继续泄漏的路径,同时在仪器下方铺设防腐蚀垫或吸附材料,收集已泄漏的试剂,避免其扩散至设备周边环境。穿戴好防护装备(如耐酸碱手套、护目镜)后,观察露液的位置与范围,初步判断泄漏源是管路接口、阀门、反应池还是传感器密封处。 漏点定位需系统检查各关键部位。检查试剂传输管路,查看软管是否老化开裂、硬管是否有破损,重点关注管路接头、弯头及与泵体连接的部位,这些位置因频繁振动易出现密封失效。检查电磁阀、计量泵等动力部件,观察其密封件是否磨损、泵头是否松动,若漏液伴随试剂输送量异常,可能是泵体内部密封不良所致。对于反应池或检测池,需检查池体接缝处的密封胶是否脱落、观察窗是否破裂,若露液呈持续性滴落,可能是池体存在细微裂缝。 漏点修复需根据具体位置采取针对性措施。若为管路接头松动,需关闭上下游阀门后重新紧固接口,必要时更换密封垫圈或生料带,确保连接部位严密无隙;若管路破损,需切断损坏段并更换同规格新管路,连接后需确保管路走向顺畅,避免过度弯曲导致二次泄漏。对于阀门或泵体漏液,若为密封件老化,可拆解部件后更换适配的新密封件(如O型圈、膜片);若部件本体损坏(如泵头裂纹),则需整体更换对应组件,更换后需按说明书要求调整安装位置与紧固力度。反应池漏液若为密封胶问题,需清理残留胶层后重新涂抹耐酸碱密封胶,固化后进行水压测试;若池体开裂,需使用专用修补剂填补缝隙,严重时需更换整个池体。 修复完成后需对系统进行全面清洁。使用中性清洗剂或专用洗涤剂擦拭漏液接触过的设备表面,去除残留试剂,尤其注意清理电路接口、传感器表面及运动部件的试剂痕迹,防止腐蚀性物质长期残留导致设备损坏。用去离子水冲洗被污染的管路内部,确保无试剂残留后再进行干燥处理,避免水分与后续试剂发生不良反应。清洁过程中需避免使用硬质工具刮擦设备表面,防止破坏防腐涂层。 最后需进行系统功能验证。重新开启仪器电源,检查各模块是否正常启动,无异常报警。进行试剂输送测试,观察修复部位是否仍有微量渗漏,同时监测试剂计量精度是否恢复正常。通过标准溶液校准仪器,验证检测值的准确性与重复性,确保露液问题未对传感器或检测单元造成永久性损伤。连续运行仪器24小时,记录各时段的运行状态与数据稳定性,确认漏液问题已彻底解决且无新的泄漏点产生。 日常维护中需定期检查密封部件的状态,每季度更换易损密封件,避免因老化引发漏液;保持管路固定牢固,减少振动对接口的影响;定期清洁试剂接触面,防止结晶物堆积破坏密封性能。通过及时处理露液问题并强化预防措施,可有效延长在线氨氮监测仪的使用寿命,保障其长期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