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快速检测测试包的使用需遵循标准化步骤,通过规范的样品处理、反应控制及结果读取,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重复性。操作过程需兼顾安全性与便捷性,严格按照步骤执行以避免误差。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是基础。首先检查测试包的保质期与完整性,确认试剂瓶无破损、试剂无泄漏或变色,若存在异常需更换新测试包。准备待检测水样,确保水样未受污染且保存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冷藏条件下),若水样中存在明显悬浮颗粒物,需先用 0.45μm 滤膜过滤,避免颗粒干扰反应。准备专用移液枪(量程匹配测试包要求,如 0-10mL)、洁净比色管(与测试包配套)、计时器及废液收集容器,所有器具需经纯水清洗并晾干,防止交叉污染。操作人员需佩戴一次性手套与护目镜,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操作,避免试剂接触皮肤或吸入挥发气体。 样品与试剂的定量添加需精准控制。用移液枪吸取规定体积的水样(如 2mL),缓慢注入比色管中,注意避免液体溅出,若有残留需用滤纸擦拭管壁。根据测试包说明书,依次向比色管中加入对应体积的氧化剂试剂(如重铬酸钾溶液)与催化剂试剂(如硫酸银 - 硫酸溶液),每加入一种试剂后轻轻摇匀 10-15 秒,确保混合均匀。试剂添加需严格按照顺序进行,不可颠倒,且移液枪需专用(如氧化剂与催化剂使用不同移液枪),防止试剂交叉污染导致失效。 反应条件的控制是结果准确的关键。将加好试剂的比色管放入配套加热装置中,按照规定温度(如 165℃±2℃)与时间(如 20 分钟)进行加热反应,加热过程中确保比色管密封良好,防止蒸汽泄漏或样品蒸发。加热结束后,关闭加热装置,将比色管取出放置于冷却架上,自然冷却至室温(约 30 分钟),冷却过程中避免触碰比色管刻度线以下区域,防止温度不均影响读数。若环境温度较低,可采用流水浴加速冷却,但需避免水进入比色管内。 显色与结果读取需规范操作。冷却后的比色管中若需添加显色剂,按说明书要求加入规定量的试剂(如硫酸亚铁铵溶液),轻轻颠倒混匀 5-10 次,静置 5 分钟使显色完全。将比色管擦拭干净(特别是管壁外部),去除指纹与污渍,插入专用比色仪中,确保比色管刻度线与比色仪光路对齐。选择测试包对应的检测程序(如高量程或低量程模式),启动读数功能,记录仪器显示的 COD 浓度值,读数过程中避免晃动比色仪或比色管,防止光线干扰。 检测后的处理与记录不可忽视。检测完成后,将比色管中的废液倒入专用收集容器,按危险化学品处理规范进行处置,不可直接排放。比色管与移液枪等器具需用纯水冲洗 3-4 次,晾干后妥善存放,若为一次性器具则按医疗废弃物处理。详细记录检测日期、水样编号、测试包批次、环境温度、检测结果及异常情况,确保数据可追溯,若同一样品进行平行检测,相对偏差需控制在 10% 以内,否则需重新检测。 特殊情况的处理需谨慎。若加热过程中发现比色管破裂,应立即停止加热,待冷却后用专用工具清理,避免试剂接触皮肤。若显色后溶液颜色异常(如未出现预期色调),需检查试剂添加量是否准确、加热温度是否达标,排除操作失误后重新检测。对于浓度超过测试包量程的水样,需用纯水稀释后再检测,稀释倍数需记录并用于结果换算,确保最终结果在有效量程范围内。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步骤,COD快速检测测试包可在 30-60 分钟内完成检测,相对误差控制在 ±15% 以内,满足应急监测与快速筛查的需求,为水体有机物污染评估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