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硫化物测定仪检测的核心前提是通过预处理消除干扰、提取目标物,预处理效果直接决定检测精度。样品预处理需围绕 “防损失、除干扰、提纯度” 三大目标,按规范步骤操作,避免硫化物形态转化或污染导致的结果偏差。 
样品采集与保存是预处理的基础,需抑制硫化物氧化。采集水样时需用棕色玻璃瓶(避免光照催化氧化),采样量占瓶容积 90% 以上(减少顶部空气),立即加入抗氧剂:每升水样加 2mL 1mol/L 乙酸锌溶液(形成硫化锌沉淀固定硫化物)和 1mL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 至 10-12),盖紧后颠倒摇匀 3 次。若无法立即检测,需在 4℃冷藏(不超过 24 小时),冷藏期间禁止开盖,防止空气中氧气进入导致硫化物氧化分解。取样检测前需将样品恢复至室温(避免温度波动影响后续反应),摇匀沉淀后取均匀样品进行处理。 干扰去除需针对不同污染物选择适配方法。水样中的悬浮物会吸附硫化物,需通过离心(3000r/min,5 分钟)或中速滤纸过滤去除,过滤后的滤液需立即处理,避免滤纸上残留的硫化物损失。还原性物质(如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会与显色剂反应,需加入过量重铬酸钾溶液(每 100mL 水样加 0.5mL 0.1mol/L 溶液)氧化干扰物,静置 10 分钟后加入硫酸亚铁铵去除过量氧化剂(至溶液褪色)。重金属离子(如 Cu²⁺、Pb²⁺)会与硫化物形成稳定络合物,需加入 EDTA 二钠溶液(浓度 5%),用量为水样体积的 1%,络合重金属后调节 pH 至中性,确保硫化物游离。 酸化吹气是提取硫化物的核心步骤,需控制反应条件。将处理后的水样移入吹气装置,加入 1+1 硫酸溶液调节 pH 至 1.0-1.5(酸性条件使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气体),连接氮气吹气系统(流量控制在 200-300mL/min),吹气时间 20 分钟(确保硫化物完全吹出)。吸收瓶中需预先加入 10mL 0.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生成硫离子),吹气时保持水样微沸(60-70℃水浴加热,加速气体释放),避免剧烈沸腾导致水样雾滴进入吸收液(可加装冷凝管除雾)。吹气结束后,用少量纯水冲洗吸收瓶内壁(确保吸收完全),得到待检测的硫化物溶液。 预处理后需快速衔接检测,减少二次转化。吸收液需在 30 分钟内完成检测,若需暂存(不超过 1 小时),需密封后置于暗处。检测前需调节吸收液 pH 至 8-9(用 1mol/L 盐酸或氢氧化钠微调),此 pH 范围可确保显色反应充分(亚甲基蓝法需弱碱性环境)。若吸收液浑浊(可能带入少量杂质),需再次过滤(用 0.45μm 滤膜),避免颗粒物散射光线影响吸光度检测。预处理全过程需使用无硫化物纯水(需通过空白实验验证:纯水经预处理后检测值<0.005mg/L),所有玻璃器皿需用 10% 硝酸浸泡 24 小时后冲洗干净,防止残留污染物干扰。 关键步骤的质控需贯穿全程。每批样品需做空白实验(用纯水模拟预处理流程),空白值需<0.01mg/L,否则需排查试剂纯度或器皿污染。平行样预处理的相对偏差需≤5%,确保操作重复性。吹气效率需定期验证:用已知浓度的硫化物标准溶液进行预处理,回收率需≥90%,若低于此值需检查吹气流量(调整至标准范围)、pH 值(重新校准酸度计)或装置气密性(更换老化的连接管)。通过严格控制预处理各环节参数,可确保硫化物提取率稳定,为后续仪器检测提供可靠的样品基质。 样品预处理的核心是 “全程可控”—— 从采集保存抑制损失,到干扰去除消除误差,再到酸化吹气高效提取,每个步骤都需精准控制条件。只有确保预处理后的样品中硫化物形态稳定、无干扰物质,才能让台式硫化物测定仪的检测结果真实反映水样中硫化物的实际浓度,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