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需氧量(COD)作为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的核心指标,其监测设备的选择直接影响工业废水处理效率与环保合规性。依托技术进步,cod监测仪已从传统实验室检测发展为智能化、多元化的在线监测体系。本文从检测原理及应用场景两个维度系统解析COD监测仪的分类,为行业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一、基于检测原理的分类 COD监测的核心是通过氧化剂分解有机物并量化其消耗量。根据氧化方式与检测手段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1. 重铬酸钾消解比色法 原理:以硫酸-重铬酸钾体系在高温(175℃)下消解水样,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Cr⁶+的吸光度变化,计算COD值。 2. UV紫外光谱法(UV254) 原理:利用有机物在254nm波长处的紫外吸收特性,通过吸光度与COD值的线性关系实现快速检测。 3. 臭氧氧化法 原理:通过臭氧(O₃)的强氧化性分解有机物,检测氧化后产物的电导率或TOC值推算COD。 4. 电化学传感器法 原理:采用恒电位电解或双电极体系,通过电流变化反映有机物氧化程度。 5. 高温燃烧法 原理:将水样高温燃烧(600-1000℃)生成CO₂,通过红外吸收法测定CO₂浓度换算COD。 
二、基于应用场景的分类 1. 工业在线式监测仪 功能:24小时连续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支持与加药泵、曝气机等设备联动。 2. 便携式检测仪 功能:手提箱设计,内置电池与预制试剂包,适合野外或突发污染事件的快速检测。 3. 实验室高精度仪器 功能:集成消解仪、分光光度计与自动进样器,支持多参数(COD、氨氮、总磷)批量检测。 4. 多参数集成监测站 功能:融合COD、pH、溶解氧、浊度等传感器,用于智慧水务平台或流域水质监控。 结语 COD监测仪的分类与技术进步,为不同行业提供了定制化解决方案。企业需结合水质特性(如浓度、干扰物)、监测场景(在线/便携)及运维成本,选择适配设备。未来,智能化与微型化将成为COD监测的主流方向,推动水环境治理向高效、精准、可持续迈进。
|